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导致其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有:
-
1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毒,因此可通过性传播。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
2婴幼儿期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
4漏诊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
5免疫功能低下者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
6患过其它肝病者
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
乙肝两对半检查
乙肝检查中常用到的基本检查项目。是为了确定是否有乙肝病毒传染,以及病毒感染的情况。可以有效的区分大小三阳。
-
肝功能检查
用来检查乙肝小三阳患者肝脏的受损情况,检查大三阳患者肝功能是否有异常,来决定是否要进行保肝、护肝的治疗。
-
乙肝病毒DNA检查
是用来检查乙肝病毒DNA是阴性还是阳性,以及乙肝病毒在乙肝小三阳患者体内的数量。
-
B超检查
B超检查主要是对肝脏损伤程度及有无实质性病变等都可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HBsAg 表面抗原 | HBsAb 表面抗体 | HBeAg e抗原 | HBeAb e抗体 | HBcAb 核心抗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意义 |
---|
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患者是慢性肝炎,有传染性 |
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些 |
俗称乙肝小三阳,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弱,长时间持续此种态可转变为肝癌 |
既往感染过乙肝,现仍有免疫力,属于不典型恢复期,也可能为急性乙肝感染期 |
既往有乙肝感染,属于急性感染恢复期,也少数人仍有传染性 |
过去有乙肝感染或现在正处于急性感染 |
以前打过乙肝疫苗或以前感染过乙肝 |
既往感染过HBV,已清除,且出现了保护性抗体 |
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 |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
早期乙肝感染或者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
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携带者 |